美国考虑对俄罗斯铝实施禁令,美铝正在游说白 宫阻止美国进口俄罗斯铝,LME考虑禁止接收俄罗斯金属。
中信建投点评如下:
1)俄铝是全 球Z大的低碳铝生产商及主要的原铝供应商。
俄铝产品中超90%为水电铝,碳排量位居.全 球铝业Z低行列。据俄铝官网,其生产的“ALLOW品牌”低碳铝单吨碳排放2.6吨,行业平均指标为13.4吨,俄铝碳足迹仅为全 球平均排放水平的1/5。俄铝允许“ALLOW品牌”买家跟 踪全生产周期及物流,以确认其环境友好性,该品牌已获英国标准协会及瑞土环境研究组 织Quantis认证。根据公司2021年报,俄铝承诺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于2030年减少不低于35%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公司2020年销量指引,2025年“绿色铝”目标销量为350万吨。
2)美国制裁或Z终导致俄罗斯减停产电解铝。
据彭博,白 宫考虑对俄罗斯铝实施禁令的选项有三种:一是彻 底禁止,:二是将关税提高到相当于禁令效果的惩罚性水平,三是制裁生产俄罗金属的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后续推演:
选项一:俄乌战争开始后,俄铝的货物在欧洲被大部分买方嫌弃,LME也在征询禁止俄铝交割。因此若美国禁止进口后,其他国家将同步跟进,俄铝大概率减产;
选项二:预计美国的现货溢价会升高,但对单边的影响较小;
选项三:类比2018年,预计将对内外比价、单边和结构均产生极 大影响,市场预期变为俄铝将被市场驱逐,或将有300万吨电解铝产量从市场消失。
中长期看,美欧制裁将延伸至产成品,大型企业将回避使用俄铝为原料的铝产品,俄铝产品销售渠道锐减势必会导致减产停产,从而收紧全 球铝供给。由于俄铝清洁能源铝产品认证较为成熟,限制销售及减产后将进一步增加全 球低碳铝供需的紧张程度。
3)碳中和背景下,下游市场对绿色低碳铝需求日益增长。
碳中和背景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各国长期战.略发展方向,国际头部制造业企业陆续提出净零碳排放目标,并提出使用绿色低碳原材料的比例以及时间节点要求。预计国内外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头部车企)增加绿色低碳原材料占比将成为大势所趋。
4)新能车渗透率提升 汽车轻量化需求提升,预计全 球汽车领域用铝CAGR为8%,而再 生铝产量CAGR仅5%。
汽车用铝部件集中在车轮(铝合金轮毂)、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箱、进气管、带轮、变速箱、油泵、保险杠等部件,上述部件大部分用铸造铝合金制作。预计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及节能减排压力带来的汽车轻量化需求,汽车用铝拓展到覆盖件(四门两盖)、全铝车身等部件。
①全 球汽车领域用铝增速显著高于再 生铝产量增速。
全 球汽车领域用铝CAGR为8%。2021年新能车/燃油车单车耗铝234/190千克,预计2025年将增至300/235千克;2021年新能车/燃油车销量分别为625/7390万辆,预计2025年将变为2100/6200万辆;据此测算,2021年全 球汽车领域耗铝1549万吨,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2087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8%。
全 球再 生铝产量CAGR仅5%。根据国际铝业协会数据,2009年-2020年全 球再 生铝产量由1887万吨增长至347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6%。2021年全 球再 生铝产量约为3583万吨,预计2027年将超过510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5%。
②绿色低碳诉求将进一步提高全 球汽车领域用再 生铝需求增速。
目前全 球再 生铝行业维持紧平衡格局,适合且能够满足汽车领域使用的再 生铝不足1000万吨。2022年全 球汽车领域铝需求量约为1653万吨,再 生铝占比约65%;假设汽车领域2025年1 00%使用再 生铝,即汽车领域再 生铝需求量为2087万吨;全 球适合汽车使用的再 生铝产量保持5%增长,即由1000万吨增至1158万吨;则汽车用再 生铝缺口将达到929万吨。预计供需紧张格局下,汽车零部件厂及主机厂需通过提高出价、购买变形再 生铝等途径来挤占其他行业再 生铝需求(如苹果、可口可乐等公司),再 生铝溢价将显著提升。
5)俄罗斯“绿色铝”产品受到制裁波及将进一步加剧再 生铝供需紧张态势。
2020年,俄铝市场和销售总监Andryushin表示,目前全 球“绿色铝”(原铝)的供应量低于1000万吨,约占全 球总原铝供应6000万吨的15%-17%。2021年俄铝电解铝产量为376.4万吨,根据公司2020年销量指引,2025年“绿色铝”目标销量为350万吨。预计伴随俄罗斯“绿色铝”产品受到制裁波及,且全 球“绿色铝”产能建设及认证短期内难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对于碳排放目标有较高诉求的国际头部制造业企业将提高对于再 生铝.的使用。预计伴随再 生铝应用进程加速,再 生铝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供需失衡下,预计未来低碳铝材料溢价也将显著上升。
投资建议:
(1)怡球资源原材料来源地为美日欧等西方国家,无渠道来源风险。美国白 宫考虑对俄铝实施报复性禁令,引发市场对铝供给担忧,铝制品原材料产地的风险问题在后续汽车、消费电子等行业采购过程中会成为重要考虑因素。
(2)整车厂关注ESG以及成本问题,再 生原材料使用比例有望提高。怡球原材料清晰的税 票关系及渠道来源更加符合国际化路线整车厂的战略规划。预计伴随国际品牌车企再 生铝使用比例提升,再 生铝供需缺口将逐步扩大。